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的發展戰略有什麼樣的表述?目前至少有三種版本:對外宣傳的版本,政府內部的版本和面向中國民眾的官方版本。從這三種表述中,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真正的發展戰略規劃、國際宣傳策略,以及政府當局想告訴自己人民的是什麼。
對外宣傳版本是2010年6月10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以白皮書形式頒布的《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除了有中文原版外,還有官方英譯文本。這份政策文件提出了三個關鍵點:(一)中國政府將繼續加緊對互聯網的控制,互聯網作為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屬於“主權管轄範圍”;(二)中國“保證公民在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和公眾瞭解、參與、聽取和依法監督的權利” ;(三)中國為國際商務運作提供安全的環境。這份白皮書並沒有什麼新意,不過是中國當局已在國際場合多次宣講過的老調重彈而已。
中國政府內部制定的互聯網發展戰略,則由中國宣傳部高官、主管互聯網事務的王晨在2010年4月29日所作的報告中展現出來。王晨這份報告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在中國的立法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上作的。報告闡述了政府在國內“科學,健康和有序地發展互聯網”的戰略規劃和展望, 並帶有一份官方的戰略計劃——其中包括風險評估、行動目標、指揮體制、立法改革的議程 ——以期達到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對互聯網控制的目的。該報告還強調了互聯網作為重要的宣傳工具,在樹立正確的輿論引導,“統一思想”,和抗衡“西方媒體的霸權”等方面上所起的作用。
在中國官方看來,互聯網的一大麻煩就在於它的開放性:
“只要我國互聯網與國際互聯網聯通,各種境外有害信息就有渠道和手段在境 內網上出現;只要我國互聯網對公眾開放,網民的各種言論就有渠道和手段在網上反映。”
換句話說,從中國政府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當局把互聯網最核心的價值和扮演的首要角色,即作為前所未有的信息傳播和跨越國界的知識傳播的工具,和可以把公眾團結在一起、具有促進多樣化和開放的機制,視為需從戰略上加以解決和管制的威脅。
中國官方媒體最初在4月29日報導了王晨的這次專題報告。5月4日,全國人大的官方網站——中國人大網發佈了該報告的全文,隨後就從該網站上撤下。
5月5日,王晨報告內容被重新張貼在中國政府官方網站上。 可是,這個版本刪除了5月4日版本中很大一部分文字。這些被刪除的內容清楚地透露了中國官方意識形態的指導思想和監控互聯網的具體方案,而且官方只公佈了報告的中文版,這表明了中國政府還不準備向民眾透露他們是如何計劃利用和控制互聯網的。
這些被刪除的段落主要包括:
儘管中國政府發佈了增加政府透明度和明確政府問責制等政策目標,以實現公民對政府的監督,但上面所指出的這些刪節卻表明政府當局對一個享有更充分信息來源的公民社會的擔憂,和對熱點問題,如落實網絡論壇壇主實名制和網絡BBS身份實名驗證的公開辯論和抵制所帶來後果的焦慮不安。
雖然5月4日發佈的王晨報告隨後就從官方網站撤下,但截止到2010年6月15日,仍有幾家大陸網站上轉載的王晨報告躲過了網管審查。王晨報告的全文原稿還可以在包括安徽省安慶市政府網站市民論壇的一些網頁上找到。
王晨報告稿的命運或許暗示了中國當局內部鬥爭的結果:信息一經上網,想要再收回來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正如當窗戶被打開後,要把進來的新鮮空氣以及不可避免飛進來的蒼蠅再趕出屋外一樣是不可能的。
中國人權向讀者提供5月4日中國人大的官方網站發佈的王晨報告版本的英文譯文;5月5日官方版本中被刪除和新增的內容也一併標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