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實力的炫耀無法掩蓋極度的不安全感

2009年09月30日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中國政府正籌備規模空前的慶典活動。

在國內,政府撥出了巨額經費和資源,動用了數十萬民眾參加多項盛大的表演。閱兵儀式是此次慶典的高潮。據報道,包括展示洲際反彈道核導彈在內的中國最先進武器的閱兵儀式將花費4,400萬美元,以向國內外展現其雄厚的實力。

在國外,中國政府通過獲得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國際機構、文化和媒體機構——甚至紐約的最高建筑帝國大廈——的支持,極力設法擴大其影響。

中國正致力提升的軟實力將會在人權方面導致兩種后果:賦予一個繼續侵犯人權的政權以政治上的合法性;使國際社會更容易對中國不斷發生的人權侵犯問題不作為。

展示靠軍力維持的穩定

為准備國慶慶典,中國政府在北京周圍設置了一個巨大的安保網;部署的10萬多名武警、公安和大約80萬名治安志願者,已使北京城變成了一個戒備森嚴區。長安街是閱兵儀式的必經之路,居住在大街兩邊的居民被告知在閱兵式進行期間不准開窗戶,不准上陽台。反恐作戰理論專家、國防大學特聘教授和武警特種警察學院教授蔡昌軍說,國慶期間,北京將成為全國警力最強、安全指數最高的城市,可望創下新的紀錄。統領執法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要求在北京打一場安保的“人民戰爭”。但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一前所未有的安保部署的規模,展現的不是當局的強大,相反卻暴露了其擔心失控的不安全感。

擴大並不“軟”的實力

中國政府今年正利用各種機會,通過文化和傳媒渠道、在多種國際場所,增加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亮相。以下是一些具體的例子:

•    目前正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廳舉行一個宣傳中國的圖片展。

•    今年秋天,美國一些最著名的文化機構,包括卡內基音樂廳、大都會博物館和古根漢姆博物館,正與中國一起籌備在紐約舉辦一個為期3周的中國文化節,該活動被宣傳為是“一個贊揚中國多元和充滿活力的文化及其全球影響的全市性文化節”。這一被冠以“古今回響”的文化節將有20多個音樂和藝術節目,其中包括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出、中國舞蹈和書法展示,以及一些特別展覽和以藝術、文化為主題的討論會。然而,在促進文化交流的背后,這一高檔次的文化節卻起到了將那些被中國當局打壓、封鎖的聲音更加邊緣化的作用。

•    中國今年以主賓國參加德國法蘭克福書展(10月14-18日)。法蘭克福書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圖書出版貿易會。為展示參加這一活動的陣容,據報道,中國政府派出了出版業者、藝術家、記者和作家共約2000人參加這一書展,並組織了600多場從3月就開始進行的文化活動,預算高達1500萬美元。中國官方網站刊登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的講話,呼吁所有關心這一活動的人“‘走出去’,讓世界了解中華文化的魅力” ,但是,中國政府對於誰可以參加這一書展、什麼樣的書可以拿出去展覽,都做出了嚴格規定(中國政府對書展組織者施壓,迫使他們取消對異議作家戴晴的邀請,還禁止異議作家廖亦武離境前往柏林參加相關會議。)據報道,中國政府還給書展的主辦者施壓,要求限制“敏感”書籍——比如與西藏和新疆有關的書籍——參展。

•    紐約的帝國大廈將在9月30日和10月1日晚亮起紅黃兩色燈光來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

•    2009年9月23日,《紐約時報》將8整頁的中國官方的英文報紙《中國日報》夾在其報紙中發行。雖然插入頁被看作是廣告,但像《紐約時報》這樣專業和權威的主流媒體允許中國政府控制的報紙使用其發行渠道將宣傳品送達其讀者,令人不得不質疑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國時的獨立性。

上述最后一個例子也說明了柳斌杰所提到的中國的新的傳媒戰略。2008年11月,柳斌杰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傳媒要有國際地位,必須跨越國界參加國際市場的競爭。若不然,中國將不能主導公共輿論,將成為一個沒有文化軟實力的國家。

侵犯人權的后果:誰付代價?

中國人權列出以下在“十一”國慶前人權更形惡化的領域:

維權人士和民間組織遭打壓
國慶前幾個月,中國當局使用各種手段打壓和限制維權人士、活躍人士和作家。單是在2009年9月,中國人權就記錄了20多起包括被判刑、逮捕和拘留、監視和軟禁、強制離家以及失蹤的案件。

另外,兩個民間組織成為政府鎮壓的對象:

•    公盟被取締
2009年7月14日,北京的公益組織“北京公盟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公盟”),收到了北京市地方和國家兩級稅務局的處罰通知書,被以偷漏稅為由處以數額5倍的罰款,總計為142萬元人民幣(合20萬8千美元)。公盟由維權律師和法學博士於2003年10月創辦,由於當局一直排斥獨立民間社團,使公盟和其他類似公益組織無法注冊為獨立的非政府組織,而隻能採取以公司的形式注冊。7月17日,北京市民政局以未向政府登記為由取締了公盟法律研究中心。公盟當時一直在為三聚氰胺毒奶粉受害者索賠訴訟提供法律援助。7月29日,公盟負責人和創辦人之一的許志永被當局拘留,后被以偷稅漏稅為由逮捕。8月17日,當局撤銷了公盟,理由是公司登記時使用“虛假材料”,即其所從事的公益活動同工商企業的名義不符。

•    益仁平中心被搜查
益仁平中心是一個致力於在中國公共衛生領域的疾病防治和健康教育、病患者救助及消除歧視等工作的公益組織。7月29日,該組織被北京市公安局和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以涉嫌從事出版活動為由進行檢查。該中心的90多份《中國反歧視法律行動通訊》遭扣押。

法治遭破壞
中國司法當局通過利用程序繼續加強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限制。法院違法推遲了對3名受高度關注人士的判決。

•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獨立性遭威脅
2009年,大約20名中國維權律師和數家律師事務所未通過其繼續執業所必需的“年度考核登記”。一般認為,這些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是因為呼吁北京律師協會代表進行直選、要求降低年度律師注冊費、代理法輪功、艾滋病、農民失地、毒奶粉、勞動教養、家庭教會、強制拆遷等維權案件,而無法通過考核登記。未能通過年度考核的律師事務所包括:北京市安匯律師事務所、北京市舜和律師事務所;未能通過年度考核的律師包括:江天勇、李和平、黎雄兵。

•    非法推遲判決
8月,法院開庭審理兩名四川地震維權活躍人士和江蘇一名呼吁實行政治改革和多黨選舉人士的案件。但是,直至9月29日,法院卻未對其中任何一個案件作出判決,違反了中國的《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八條:“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一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這些案件是:

黃琦:因積極參與四川地震救災工作並幫助失去子女的家長討還公道於2008年6月被拘留。他是天網人權事務中心的創辦人,於2009年8月5日被以“非法持有國家機密罪”在成都市武侯區法院被秘密開庭審理。法院在未作任何解釋的情況下宣布推遲宣判。開庭前,天網義工浦飛本准備出庭為黃琦作証,但遭4名國保人員從成都綁架后被警方拘留了2天。他於黃琦案庭審結束后獲釋。

譚作人:成都環保人士、作家,曾於2009年2月寫了《512地震遇難學生調查》的建議,呼吁志願工作者到四川去查清這些案件;2009年3月,他在網上發表了《公民獨立調查報告》,這是他歷時近3個月對倒塌校舍導致孩子死亡的家庭進行調查的結果。他於3月12日被拘留,8月12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對譚作人案開庭審理。開庭前,著名藝術家艾未未專程從北京前往成都,希望以譚作人的証人出庭作証,結果遭成都警方毆打,並被拘留了11個小時。法官未對推遲判決作出任何解釋。

郭泉:南京異議人士,呼吁進行政治改革和多黨選舉,他也是多產的網絡作者,於2008年11月被拘留,江蘇省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09年8月7日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對其案開庭審理。8月17日,法院根據檢方要求發出了《延期審理決定書》。

加強信息控制
從今年夏天以來,中國當局試圖使用高科技和法律、法規等手段限制信息的自由流通。這些措施不僅使中國國內各行各業在獲得信息方面受到嚴格限制,而且對西方媒體如實報道中國也產生威脅。

•    以高科技為手段控制信息:
“綠壩—花季護航”

2009年5月,中國政府下達了要求所有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電腦必須預裝過濾軟件“綠壩”的通知。這一指令立即引起了世界范圍軟件硬件生產商和中國網民的強烈反應。結果是,中國政府出面對這一指令進行澄清,表示僅學校、網吧和其他公共場所的電腦必須安裝“綠壩—花季護航”過濾軟件。

“藍盾”

中國商業電訊2009年7月的新聞發布說,由上海安達通信息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過濾軟件“藍壩”,后改為“藍盾”,其對內容的過濾能力超過“綠壩”20倍。9月11日,自由亞洲電台報道,許多互聯網服務供應商被要求安裝“藍盾”過濾軟件。服務供應商安裝的最后期限是9月13日。到目前為止,政府還沒有公開下達安裝“藍盾”的通知。

在新疆,嚴厲控制上網

2009年7月初新疆發生民族暴力事件后,中國政府還關閉了新疆的互聯網服務。9月27日,新疆地方政府通過了《自治區信息化促進條例》,禁止利用互聯網從事煽動民族分裂或破壞社會穩定。這一規定還要求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和網絡管理者監督他們的用戶並報告任何違犯案例。

•    以法律、法規為手段控制信息:
《 保守國家秘密法(修訂草案)》
2009年6月22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修訂草案)。盡管修訂草案經過了審議,但人大還未通過。2009年6月27日,全國人大發表了《國家保密法》修訂草案向公眾征求意見。

中國的國家保密制度—以《保守國家秘密法》為其核心—也許是中國政府控制信息流通渠道和懲罰散布未經政府批准言論的最強大工具。從修訂草案中對擬議中的修改做出的解釋可以看出,所謂修訂其實就是要解決自1988年《保守國家秘密法》實行以來高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問題,並在數碼時代對所謂涉密信息施加更為廣泛、細密、嚴厲的控制。

隨著中國同世界的接觸越來越多,其打壓中國民眾和民間社會的后果會繼續擴大,會繼續超越中國國界。未來對中國人權更大的保障,取決於中國政府遵守國際人權義務以及國際社會有能力不讓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勢力及其日益增長的“軟實力”模糊其打壓人權的后果。

 


1實力的炫耀無法掩蓋極度的不安全感
  柳斌杰:“中國傳媒要有世界地位,必須要形成三五個世界一流的傳媒集團,能夠跨地區跨媒體跨國發展,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按行政級次配置出版資源,誰也大不了、強不了。你想要在一個省一個市一個縣這樣的區域內做大,根本不可能,因為它的資源和市場就那麼多,沒有發展余地。必須要把它從行政壁壘中解放出來,成為一個公眾的社會傳媒集團公司,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中參與市場競爭。現在跨國傳媒集團多在幾十個國家辦報刊、辦出版、辦電視,一個集團辦上千種報刊,當然能左右國際輿論。我們也要向這個方向努力。中國必須要培養跟自己的實力和國際地位相稱的大型媒體,要不然這麼大個國家,沒有輿論主導權,長期下去,中國在世界上也就是一個沒有精神創造力和文化軟實力的國家。我們有責任改變現實,開創未來。”見2008年11月14日《南方新聞網》:《柳斌杰:兩年內將組建三個雙百億大傳媒集團》(http://www.luckup.net/show.aspx?id=86730&cid=12)。

 

錯誤 |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 HRIC

錯誤

網站遇到非預期錯誤。請稍後再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