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美前夕,後院起火,爆出驚天事件。“打黑英雄” 和操刀手、重慶市原公安局長王立軍日前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館 “滯留一天”。這不啻是一枚重磅炸彈,給北京政壇造成很大衝擊,問鼎下一屆中央常委的熱門人物薄熙來首當其衝,打亂了十八大原有的人事佈局。而且官場內鬥的醜聞演成國際事件,使當局大失顏面。這正應了那句 “天下未亂蜀先亂” 的老話。
薄熙來是中共太子黨的一員大將、坐鎮重慶的一方諸侯。與中共官場的傳統不同,他雖被外放西南,但不甘寂寞,把 “唱紅打黑” 作為搏取上位的敲門磚,創造了“重慶模式”(唱紅、打黑、民生工程),搞得風生水起,贏得國內左派一片喝彩。但他求官心切,違反了中共官場的潛規則,不按牌理出牌,為人又鋒芒畢露、獨斷專行、不擇手段,令許多人望而生畏。王立軍曾經是他的心腹愛將,為他鞍前馬後效勞,最後關頭卻遭拋棄,結果反目成仇,鋌而走險,給薄熙來惹了大麻煩。
王立軍此舉,打破了太子黨和團派之間原有的脆弱平衡,黨內各方勢力展開博弈,極力將形勢導向有利於自己一方。薄熙來的後台是半個太子黨出身的江澤民。當年薄的父親、中共元老薄一波曾有大恩於江澤民。一次是前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給鄧小平寫信上告江澤民,鄧批給薄一波,薄卻轉手把信交給江。另一次是鄧小平死後,薄一波幫助江澤民逼退喬石,坐穩了總書記的寶座。江澤民為此投桃報李,一手提拔薄熙來進入政治局。現在薄熙來陷入困境,成為眾矢之的,江澤民當然不願意看到太子黨折損一員大將,但事情已經鬧大,王立軍又在別人手上,出手搭救多有顧忌,只能採行拖字訣,等過了風頭再出面緩頰。
對團派的掌門人胡錦濤來說,王立軍事件是天賜良機。胡當政以來空轉十年,毫無政績可言,社會矛盾空前激化,內外交困。即將接班的太子黨對此極為不滿,公開指斥胡是“抱著定時炸彈擊鼓傳花”,只顧自己平安降落,要由他們來收拾這個爛攤子。這種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胡在十八大人事安排中討價還價的地位。王立軍事件給了胡反制太子黨的機會,扭轉權爭中的被動局面。這一點從當局在事件發生後一反常態,有意借民間輿論把火引向向薄熙來就可看出:放寬網絡言論尺度,允許微博進行討論,甚至連涉及薄熙來妻子谷開來的帖子也不刪除。這在過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過,如何處理薄熙來,是胡錦濤面對的一道難題,必須拿捏好分寸,否則將會引火燒身。薄熙來憑藉父蔭(其父善於見風使舵,在黨內有 “薄老轉” 之稱),在黨內有不少人脈,本人又在官場浸泡多年,各種關係盤根錯節;更重要的是,他已經在政治上成了氣候,是國內左翼勢力的旗手,處理不好會引發更大的政治地震。這是一心想平安降落的胡錦濤不願看到的。同時,以胡的性格特點來看,也不具備一舉扳倒薄熙來的膽量和能力。如果逼得太緊,以薄熙來的個性,難免作困獸之鬥。況且薄熙來所代表的左派勢力,也是胡手中平衡黨內開明派的一張牌。所以,胡錦濤很可能以對薄熙來進行調查為名,把他掛起來,冷處理,把這個燙土豆交給習近平處理。這樣做一舉兩得,既達到阻止薄熙來入常的目的,又遏制了太子黨全面接班的勢頭,以此作為交易,逼迫江派讓步,達到自己連任軍委主席的目的。
王立軍事件的最大輸家其實並不是薄熙來,而是中國現行的一黨專權體制。這件事使得官方精心打造、大力推銷的所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徹底破。這種震撼效應,與當年林彪事件後文革和毛澤東神話的破產堪有一比。試想一個來自“紅色重慶”、滿嘴高調的政府高官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竟然跑進美國領館求助,這種核心價值還有誰會相信呢?此外,當局投入巨資建立維穩體制,打壓民間社會的不同聲音,無所不用其極。結果到頭來,真正 “與境外敵對勢力勾結” 的卻是中共體制內的官員,當政者難道還不應該對此深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