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剛剛結束,北京政壇就傳出薄熙來被免去重慶市委書記職務的消息。儘管官方報導的用詞很謹慎,用的是“不再兼任”,而不是“撤職”,而且還稱為“同志”,但可以說薄已經出局,那個空頭政治局委員的頂戴何時被摘除,恐怕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曾幾何時,薄權傾一方,炙手可熱,現在卻落得有家歸不得的境地,被留在北京監視居住,成為刑訴法第73條的頭一個犧牲品,這不能不讓人感嘆歷史的捉弄。
胡溫對薄熙來亮劍,從日前溫家寶在“兩會”記者會上的說法已可看出端倪。他在回答王立軍事件時,專門講了一段話,提到否定文革的歷史決議和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的路線,隱指薄違背黨的路線方針,另搞一套。對黨的高級幹部來說,這是很重的罪名。本來,如何處理薄熙來十分棘手,因為牽動十八大人事格局中太子黨與團派的平衡,而且薄是國內左派勢力擁戴的領袖,挾持民意,處理不好會自亂陣腳。但薄熙來在“兩會”的高調表演,在北京上層頻繁走動, 竭力影響中央對王立軍事件的處理,最終逼迫胡溫出手。
薄熙來的出局,結束了近年來“重慶模式”和“廣東模式”的爭論。中國現行的黨國體制是鄧頭毛身的金字塔結構,上面是主導官方意識形態的鄧小平“兩手硬”治國方略,下面則是毛澤東建立的一黨體制。多年來,鄧的跛腳鴨式改革,造成貧富懸殊,社會嚴重不公。 “廣東模式”說到底是延續鄧的治國思路, 而“重慶模式”則對此有所糾偏,因而在某種程度上觸動了權貴集團的利益。權貴集團憑藉手中的權力,在鄧式改革中獲得巨大好處,他們既拒絕任何進一步的改革,同時也不想倒退回毛時代,只想保住眼前的既得利益。因此,他們感受到薄熙來及左派勢力對他們的威脅。這些年來,當局完全被這個龐大的權貴集團所綁架,動彈不得,拿不出任何改革的舉措。
至於薄熙來的下台對今後中國政局走向的影響,總的來說,並不很樂觀。雖然這使得當局在“六四”鎮壓後恪守的“鬥而不破”的局面開始破局,但令人擔憂的是,有可能重新回到死水一潭的局面。這一點,從近來胡溫的處理手法就可看出。當局左右開弓,為現行政策保駕護航:一面用左手揮舞刑訴法第73條大棍,威懾打壓民眾要求民主自由的聲音;一面用右手堵死文革復辟之路,還強行關閉國內左派網站,以免他們利用佔據意識形態上的製高點來挑戰當局。這種左右開弓的做法,用胡錦濤本人的話來說是“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所謂“中國特色”的道路,說白了就是按照既定方針保持現狀,維護權貴集團的利益。這是當前最大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