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了近一個月後,胡溫當局終於出手,宣布薄熙來“涉嫌嚴重違紀”,停止其政治局委員和中央委員的職務,立案審查。十八大前中共黨內高層上演的這齣權斗大戲暫時告一段落。這些天來,北京政局波詭雲譎,各種謠傳紛起,不僅老百姓議論紛紛,而且具有不同背景的官方媒體也攪進來,釋放不同信息,互相抵牾,輿論幾近失控。對此,凡是經歷過文革的,很自然會聯想起“四人幫”垮台前一年那個夏天的情形。
造成流言滿天飛的原因,恰恰是由於當局處理薄熙來問題黑箱作業,遲遲作不出決定來。難產的原因在於薄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牽涉十八大前太子黨與團派之間的權力博弈,而且涉及黨內意識形態之爭,如何評價薄主導的“重慶模式”關係到今後中國施政路徑的走向。在黨內派系林立,各方意見對立的情況下,胡錦濤又缺少權威,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擺平。如果直接在政治上清算薄熙來,勢必引發黨內激烈爭論和反彈,弄不好會破局,弄翻共產黨這條船。這是黨內各派係都不願意看到的。
在這種情況下,胡錦濤不得不刻意迴避政治路線之爭,以免引爆黨內爭議,轉而拿薄熙來的妻子涉嫌英國人尼爾•海伍德命案一事開刀,用涉及洋人命案來堵住黨內保薄的人之口。與此同時,在處理薄的問題上,也適當留有餘地,繼續稱薄為“同志”,只是“違(黨)紀”而不是“違(國)法”,就連撤職的用詞也是“停止”而不是“撤銷”,盡量避免刺激黨內外擁薄的人。
胡錦濤這樣做,除了出於權謀的考慮外,還有更深的原因。胡當政十年被權貴集團綁架,以不變應萬變,用高壓維穩來應對跛足改革造成的各種社會問題,致使貧富懸殊、社會不公愈演愈烈,而這恰恰是“重慶模式&rdquo ;得以生長的土壤和社會基礎。不僅如此,胡本人就是國內政治氣候左轉的始作俑者。他上台伊始,就朝拜革命聖地西柏坡,又提出政治上“要學習古巴、北朝鮮”,還在建國60週年慶典上推出“毛澤東思想方陣”,為國內左派崇毛造勢撐腰,推波助瀾。在這一點上,薄熙來搞的“唱紅”與胡錦濤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這也是胡錦濤不想從根本上正本清源,與毛左徹底切割的原因所在,因為一清算就清算到自己頭上。
而且從這次處理薄熙來的方式來看,當局繼續沿用老一套做法,黨比法大,拘人在定罪之先,並沒有走正常的司法程序,還是搞輿論一律、表態擁護那一套。這說明胡錦濤並不想真正改弦更張,與過去那一套黨文化的思維模式切割。對此,艾未未說得好:“薄被清理,不是司法的勝利,不是公正的實現,而是黨凌駕於司法的明證。 ”當局口口聲聲說要依法辦事,這次處理薄熙來卻又沿用故伎,這與重慶的“黑打”又有多少區別呢?
薄熙來事件凸顯中國政治改革的必要性,這恐怕是歷史給共產黨改過自新的最後機會。對此,我並不樂觀。從近來當局追查“謠言”而大肆抓人,關閉網站,嚴控輿論,就是不祥之兆。當局左右開弓,既打毛左,又打自由派和民間活躍人士,同時釋放一些煙幕彈,忽悠輿論,一旦穩住陣腳後,繼續維持黨天下的現狀。這是在薄熙來事件後,觀察時局時值得注意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