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 ”中國代表團今天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各會員國對中國進行第二次普遍定期審議的最後發言時這樣說,稱:“中國的人權狀況如何,最有發言權的是中國人民。 ”
必須指出,中國代表團的發言把“中國人民”與中國政府混為一談,有意把人們的注意力從舉世關切的現實轉移開:受人權狀況影響最直接的中國民眾正在越來越堅定地維護受到中國法律和國際準則所保護的權利。權利意識的增長推動著公民的行動。但是,像曹順利這樣發出要求獲得有關參與中國向聯合國報告人權狀況信息的聲音,依然遭到當局的打壓、騷擾和威脅。
今年,中國政府對維權人士嚴厲頻繁的的打壓,就是當局面對中國正在成長壯大的公民行動所作出的回應。當局這種不斷升級的打壓,現在已經擴大到針對那些要求更大透明度和向政府問責的溫和的聲音。民間的聲音和公民的行動,對於促進法治進步、有效解決中國面臨的多方面的人權挑戰至關重要。
今年4月,劉萍、魏忠平、李思華被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刑事拘留,之前他們不過上街舉牌,要求官員公示財產。 8月,當局對著名廣州維權人士郭飛雄刑事拘留。 2013年3月,郭飛雄曾組織了一次要求政府批准《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請願活動。北京警方還正式拘留了溫和的新公民運動主要倡導人許志永。新公民運動推動公民行使自己的權利和的責任。 9月,維權人士曹順利因尋求更大的透明度,以公民的身份參與政府接受聯合國普遍定期審議的準備過程而被“失踪”。 10月21日,中國接受普遍定期審議前一天,當局宣布正式逮捕新公民運動主要支持者、民營企業家王公權,涉嫌的罪名是“聚眾擾亂公共秩序”。
中國外交部特使、代表團團長吳海龍在結束髮言中回應對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狀況的批評時說:“對於因誤解和偏見而表達的意見,我們感到遺憾。 ”他還說:“我們更希望有關國家能更加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判中國的人權狀況。 ”
隨著聯合國普遍定期審議的繼續進行,中國不僅必須對聯合國會員國的建議、更要對自己的人民對中國人權狀況客觀、全面、公正的評估作出回應。
普遍定期審議
普遍定期審議( UPR )是以會員國審查和對話為基礎的機制,根據這一機制,每4年半由其它會員國對每個聯合國會員國的人權狀況進行一次審查。普遍定期審議由在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主持進行,基於三個官方文件:由會員國提交的一份國家報告,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編纂的聯合國信息彙編,以及一個由非政府組織和其它利益相關方遞交的報告的概要,這一概要也由人權高專辦準備。受審查國家可以接受或拒絕其它國家在互動對話中提出的建議。會員國預計會落實他們接受的建議,並在隨後的審查週期里報告取得的進展。聯合國鼓勵各國政府在其準備國家報告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在其落實審查中提出的建議及監督進展的過程中,廣泛諮詢公眾和民間社會的意見。
近年來,中國公民公開要求中國政府在準備國際人權報告時應透明和問責,其中包括起草普遍定期審議的報告。
與了解更多有關上述維權人士的消息,請參閱:
與了解更多有關聯合國普遍定期審議的消息,請參閱:
2013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