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非政府組織工作:意想不到的機會

2012年02月01日

我想說的主要有兩點,這是根據我自己在管理一個環境政策智庫和我在與大陸的決策者和政府官員——既有在北京中央當局的,也有地方當局的——一起工作中所學到的經驗來說的。

說實在的,我很受鼓舞。推動當局改變政策是有可能的,這正是一個智庫所努力去做的。

我想說的第一點是,不管你在中國做什麼,包括做環境工作,非常關鍵的是要對中國政治有一個基本的瞭解。當我說「中國政治」時,我是在談論這個詞具有的更廣泛的含義。由於中國是一個黨和政府幾乎對一切事情都有如此強大影響的國家,如果我們對其如何運作沒有一個基本的瞭解,那是不夠的。當我說「對政府和政黨的制度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時,那是什麼意思呢?我用一個非政府組織為例來說明。

比方說,你是一個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的某地提供一種無疑是很好的服務。你可能有一個位於香港或其它某地的理事會,你的任務,比如說是教育,而不是人權,你的項目是非政治化的——這都很清楚了。然後,當你試圖實施你的計劃時,你會發現,有些你必須要做的決策涉及到中國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以及政府部門機構,並且要與黨的官員和一黨體制的組織系統打交道。或許有人幫你努力實現這個計劃,但也可能涉及到政府內的某些利益,那就很難去做了。

如果一個處在管理崗位的人,對政治的運作沒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那就會陷於被動。這一點,無論對非政府組織、企業,還是政府,包括香港政府都是一樣。我們都害怕涉及政治。我們一直不斷重複「我們是非政治性的」,試圖以此來避開政治。我不是建議大家都成為「政治性」的,比如西方意義上的參與選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我只是說,在中國工作時,對中國的運作方式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是必不可少的。

這在環保方面也沒有任何不同。我們在做政策層面的工作,所以這是框架工作。我們需要瞭解政策是怎樣制定的,哪些干預是重要的,你如何建立支持,誰有可能是反對它的人,你需要做什麼,等等。我確實覺得環境是很重要的。這是一個這樣的領域——中國政府高層默許非政府組織的活動,甚至不加隱諱的接受,以幫助其改善環境。

我講的第二點是:針對當局的環保政策,把香港和珠江三角洲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是可能的。在這些政策中,有開放的窗口讓傳統的法律界、人權界或勞工界貢獻意見。不過,有時錯過了機會。

大約兩個星期前,廣東、香港和澳門當局發佈了一份文件,該文件概述了把珠江三角洲地區變成一個綠色生活和有益健康的地區的憧憬和具體措施。那些人權領域的工作者可能會說:「哦,我並不需要閱讀這些東西,與我沒有關係。」我建議人們應該讀讀這些文件,至少讀一下這個文件。你一定會看到很多關於把經濟轉型為要生產更清潔、更環保、低碳的產品等等,然後你會看到對建立生物多樣性走廊、清理港口等具體措施和建議。但是後面有一節,它顯然是出自於廣東,不過由三地政府共同撰寫,談論關於如何促進社會和諧,以及如何創造更健康的生活。它談論非政府組織的活動類型時非常溫和。因此,這或許給韓東方的組織提供機會。

我的觀點是:對於那些在人權領域、尤其是在勞工權利領域作的工作者來說,這是一份可以在裡面添加東西的很好的文件,因為當局正在規劃經濟權利的新藍圖,而這將影響社會和經濟。

最後我要說的是,有越來越多的關於經濟、環境和城市規劃領域的文件要出台,這些領域通常不被視為你們可以做出貢獻的領域。我甚至可以看到在法律領域作出貢獻的機會,因為必須要有某些監管環境來為綠色試點地區設置基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給了香港、廣東和澳門這個任務,要提交一個更高水平的服務、包括法律服務等在內的新規劃藍圖。因此,非政府組織的任務是要想出來如何在這一框架內融入我們想推動的項目。所以,一定不要錯過這些機會。

中國人權翻譯

錯誤 |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 HRIC

錯誤

網站遇到非預期錯誤。請稍後再試。